本科一批的录取结束了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最后没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。今年也是这样,即使是实行了平行志愿的省市,并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。对于没考好的孩子们,即使不想同意,但这已经是一个事实。
对考生和父母而言,与其痛苦失落,不如理智冷静的好好考虑一下,下一步如何解决?是同意这个事实,去一个二志愿或二本的学校,还是选择复读重考,亦或是去海外念书?哪种选择是最好的,最正确的?其实,哪种选择都困难,哪种选择都是痛苦的,哪种选择都可能不是正确或者是不对的。
好像这个问题无解了,到底应该选择什么呢?假如你来咨询我,我会劝说孩子和父母选择同意你的二志愿学校(或者1b中的学校)或者是二本的学校(专业)。为何要劝说你“逆来顺受”,同意现实呢?
第一,来看一个美国的研究机构过去做过的一项调查统计:
几年前该机构做过一项调查研究。把被美国最顶尖的8所常春藤大学所录取的学生分为两类。一类是被录取同时有钱读的学生。另一类是被录取但没钱读或由于种种缘由最后没可以进入这8所学校的学生。调查职员把这两类学生毕业10年后的薪水,社会干扰力等进行了综合的评值,最后得出结果:读了出色大学的学生和被录取但没读的学生的总指数几乎没不同!
关于这项调查的解析可以有很多种:有人说,这说明美国人才选拔,大学录取有非常不错的筛选机制,选出来的都是人才。而我的解析是,内因(人的主观能动性)是最主要的。好的大学固然给你很多帮助,但你一个人才是最主要的。即便你一时没进入理想的大学,也得不到外面的帮忙,你依旧可以成长起来,走向成功!
下面,我再给大伙讲几个真实的故事:
故事1、主角:安博教育集团总裁兼ceo 黄劲博士
安博教育集团老总黄劲考大学的时候只有16岁,当时的考试成绩不是十分理想,最后她考试报名的北大力学系没录取她。等北大招生的老师发现这名学生的年龄非常小,再想录取她的时候,电子科技大学(成都)已经把她录取了。从北大落到电子科大,这个落差也很大的。那时候,复读对家庭的重压太大了,她选择了去电子科大念书。几年将来,在一次出国选拨考试中,她以总分1、的成绩获得了公派出国的资格,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。1999年她作为国外留学代表团团长受邀参加了中国50年国庆阅兵,并遭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。翌年,黄劲博士从美国硅谷回国创办安博教育集团,带领安博通过提供革新、高质量的软件平台和高效、好用的教育服务推进全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和进步。今天,安博教育已成长为中国教育服务行业的领航者。 2009年黄劲总裁第三被邀登上国庆观礼台,同时获得“建国60年推进中国教育培训进步功勋人物”、“教育产业十大领头羊”、“2009年度十大影响力教育人物”、“影响中国教育的风云人物”等荣誉。相信两年内,她一手创办的安博教育集团会在美国上市。
故事2、主角:我的两个同学,从北大去了石油大学读研
大学毕业时,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在都筹备考研。那时候(1985年)大家还不了解大家能有机会出国留学。当时班上成绩好的同学都计划着考本校或者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。有几个成绩普通的学生,就计划舍弃考研。后来,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到大家学校做宣传,说大家学校的学生假如想,可以到石油大学免试读研。选择从北大去石油大学,与目前北清第一志愿落榜,选择就读一所二志愿大学非常像。但,我同学中有两个原计划舍弃考研的选择了去石油大学。结果,他们入校后就直接免费送到北语参加了一年的德语培训(大家都得烧钱自己学习),然后非常快就公派出国到了西德去深造学习了,让大家当时羡慕的不能了。
故事3、主角:计桥赵京(就是博主俺本人)
生活有些时候是无奈的。面对高考考试失利,或者高分落榜。或许爸爸妈妈可以帮你,给你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。而更多的状况是,你的爸爸妈妈没方法来帮你。他们甚至没条件支帮你复读,更别说帮你出国留学。你可能和我一样,是没选择的。我1988年大学毕业的时候,也非常想出国。但,但对我而言,这件事情就是天方夜谭。那个时候,一张从中国到美国飞机票的价格是8000元人民币。你说不贵啊,那是由于你出身在九零后。在88年,大伙都还停留在梦想当万元户这个阶段,可能和目前大家说哪个哪个有上亿资产一样。我参加工作时,每一个月的薪资加副食补贴是52元人民币。那样,8000元的飞机票就等于我13年的薪资的总和!面对这个天文数字,爸爸妈妈没方法帮助我,更没方法给我提供在美国就算一个礼拜的生活成本。想去美国留学,所有就只能由我一个人解决。当时有好几所美国的大学录取我,其中也有非常知名的大学,但遗憾的是名牌大学没全奖。那样我为了出国,就只能去给我全额资助的学校,就算这所学校不是那样有名。今昔对比,我真羡慕目前的孩子们,也越发感觉到中国国力的提高。目前的爸爸妈妈大多数都选择了交钱让孩子去一所好的学校。
假如给你选择,一所是好点儿的学校,一所差一些的学校,你会如何选择呢?当然绝大部分人都选择好一点儿的学校。其实,学校并没绝对的好坏,而在于你的选择标准。如何理解呢?每年很多学生填报高考考试志愿的时候,头一条就是不出京(津),即使是外地大学再好也不选择,那样你是选择了一所好学校吗?这就是标准问题。吉林大学和首经贸如何比?标准不同,选择也就不同。所以,看到这里,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去一所并不太理想的学校后会如何?再想想假如能去清华,也能去北工商,你会选择哪所?别急着告诉我答案,听我的下一个故事:
我认识一对姐妹。姐姐当年由于高考考试志愿填报的问题,从北大落入了北京工商大学学习。而妹妹后来进入了清华大学学习。你感觉姐妹两个什么更成功?多数人会选择妹妹,别急着下结论,接着往下看:
姐姐在大学念书期间,办了一个社团。她把社团经营的有声有色,而且每一个月都可以收入几千元,如此四年大学,她居然没向家要过一分钱。不只这样,她还资助了妹妹上完大学。毕业的时候,有5家公司期望和姐姐签约。最后,姐姐选择了一家北京的国企,一年后获得了北京户口……
妹妹大学期间勤奋努力,是一名好学生。清华毕业后,去了美国留学……
故事到这里并没结束,她们两个哪个是成功者?哪个是失败者?或者哪个更成功?或者你更喜欢什么呢?没答案,留个你一个人去考虑吧。
再讲最后一个故事:陈同学高中毕业后,面临几个选择,他可以去美国的常青藤大学(等于中国北大清华),但需要自己掏学费和生活费。还有一所非常普通的学校georgia tech (佐治亚理工大学)也发给他offer(等于大学录取公告书),并且承诺免他学费,每一个月还发部分奖学金。如此里外里每年有6万美金。
假如你是他,你会如何选择?是去名校还是去普通学校?记住你的选择往下看:
陈同学最后舍弃了去常春藤名校,反而选择了georgia tech.这是为何呢?听听他后来的故事吧:他用第一年的奖学金在大学附近买了一栋公寓(别走神!更不要换算中国房价!!),然后出租给他的同学和他合住。因为georgia tech的功课对于他而言很容易,所以他借助空闲时间在大学附近的一家公司打工。如此四年下来,打工的收入加上房屋的增值,他总共收入了几十万元美金!而且工作也解决了……
好了,故事都讲完了。大家回至今的话题。
假如你没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。不要做任何的抱怨,不要逃避,不要哭鼻子!孩子,擦干眼泪,坚强的面对吧!高考考试是一场成人礼,在你十八岁的时候老天送给你一份“挫折教育”大礼,对你以后的进步有不少好处。转变好心态,积极的面对,你的将来充满了期望。消极对待,自暴自弃,那样即便你复读或者出国,我对你以后的进步依然担忧。
无论是去一个二志愿或二本的学校,还是选择复读重考,亦或是去海外念书。都是一种选择,你都要坦然的同意,勇敢的面对。记住我的话:你一个人才是最主要的!是金子,到哪儿都会发光的!
高考考试已经过去,它只是生活的一个驿站,后面的路还非常长。成功不是偶然,失败不是命!忘记昨天,把握今天,拥抱更美好的明天,继续加油吧!祝你们早日成功!